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

關於梅花


文化

陳嘉言的《竹石梅鵲圖》,藏於上海博物館

梅花通常在晚冬至早春開放,故亦稱「冬梅」和「春梅」。在中國傳統文化上,梅與一起列為「四君子」,也與、竹一起稱為「歲寒三友」。並有所謂「春蘭花、夏荷花、秋菊花、冬梅花」,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,成為代表冬季的花。

中國有「梅雨」一詞,因為在梅子成熟之際,江南正值雨季。在華人圈為傳統名花,中華民國定之為國花,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,梅花與牡丹齊被視為最具競爭力的國花候選花種。另外在民間常用作女子名。「摽梅」是指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,《詩經·召南·摽有梅》:「摽有梅,其實七兮。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。」。

在西方,梅、三者常被混淆。梅學名裏的種加詞則來自梅的日語發音「ume」[2]

此外,梅花與蠟梅是兩種完全沒有關係的植物。梅花屬薔薇科,蠟梅屬蠟梅科。蠟梅高最高僅三米,且花多為黃色。果為瘦紡錘型,這與梅花都是不同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